查看原文
其他

颜昌武:加压式减负:对基层减负难的一个解释性框架 | 政治学人大学问

政治学人 政治学人 2022-06-06


自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以来,三年间党中央聚焦于文山会海、督察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,为基层治理工作减负。但目前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仍然深受内卷化困境的桎梏。在此种状态下,基层政府只能陷入有增长无发展、资源投入而行政空转的内耗泥沼。

政治学人团队于2021年12月26日晚在线上举办了“基层治理中的减负悖论”大学问研讨会。政治学人哔哩哔哩B站直播间实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达8000余人,现场互动氛围热烈,嘉宾发言收获了一致好评并引起广大学人反思。我们已在政治学人B站平台上传直播回放视频,并将在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嘉宾发言内容的回顾推文,期待您的持续关注!


  嘉宾介绍

颜昌武


颜昌武      
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

教   授     


  发言回顾


在现有文献中,“基层减负”更多是一个“被使用”而不是“被分析”的词,我们在谈论“基层减负”时,常常忽略了一些基础性的、前提性的问题,比如,什么是负担?基层面临哪些负担?这些负担从何而来?工作任务是不是工作负担?或者说,在何种意义上,工作任务会成为一种负担?减负是不是要减工作量?

我们要减的是过度的负担,而负担是否过度,可以从主客观两个尺度来衡量。客观尺度就是工作时间,它既有“量”的规定性,也有“质”的规定性。“量”的规定性就是时间长短,“白+黑”“5+2”“7*24”等,都是从工作时长角度来说的。“质”的规定性即工作时间结构,通俗地说,就是基层人员的时间都用到哪儿去了。工作时间过长,或时间结构不合理,都会增加基层负担。

基层负担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象,但人们在测量基层负担时又常常从主观感知切入,这就是基层负担的主观尺度,即基层工作人员所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或思想负担。简言之,基层负担,是指基层人员因缺乏必要的资源(包括权力、时间、技术和能力等)而无法顺利完成其角色任务时所体验到的一种压力。其概念内核有两点:一是超载,二是匮乏。

“加压式减负”的解释框架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地方基层负担“越减越负”的悖论:基层减负难,难在做形式主义减法的同时不断地做职责扩张的加法,加压环境的刚性存在使基层处于一种任务超载而资源匮乏的境地,进而造成基层形式主义应对方式的蔓延。这些有增无减的职责主要来自三个维度:一是由外而内——政府体系的整体职能与日俱增;二是自上而下——政府体系外的种种压力在纵向政府间层层传导,最终压实到基层政府;三是自下而上——基层政府不断自我加压。

总起来说,基层减负,不是要减少基层政府的工作量,而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、政府与社会的边界,优化纵向政府间权责资源配置,完善基层工作激励约束机制,真正使基层更好地把工作重心落到为公众服务上来


  观众互动


请问颜老师,在政府职能扩张的背景下,基层减负是否还是可行的议题?数字化时代和科技赋能的背景下对基层减负会有新的意义吗?

在此背景下基层减负仍然是可行的,因为我们不是简单地指工作量的增减,重要的是哪些方面要做加法,哪些方面要做减法。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是肯定的,和其他技术一样,数字化也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它能为基层工作带来便利,也能带来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好数字化这个工具。


编辑 | 刘   棨

校对 | 大  兰、张  静


政治学人微信平台将继续对

“基层治理中的减负悖论”

其他参会嘉宾的学术分享进行总结和推送

敬请期待!


相关阅读

吕德文:监督下乡与基层超负:基层治理合规化及其意外后果

“基层治理中的减负悖论”大学问研讨会来袭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